常看到網購上面有一種番茄雞蛋餃子,又加上我自己喜歡吃花素蒸餃,所以這次就突發奇想的想要做素餃子。因為本人手擀皮的技術實在太慢,因此這是用的還是市售的「工廠皮」,而且是新牌子。這個牌子比較軟但是也比較薄,雖然因為很軟很有延展性,可以包超多的餡兒,但是也很容易破。不過比起這次前置作業複雜的餡料,覺得包還是輕鬆的部份。
出處:自己亂發明
餡料:
番茄3磅(選用肉質厚而汁少的品種)
蛋6個
粉絲一束
老豆腐一塊或是一盒(就是所謂extra firm的一盒)
調味料:鹽、麻油(至少1/4杯,我是用一般麻油與黑麻油各半)、白胡椒(可不用)、鮮雞粉(可不用)
作法:
1.番茄尾端切十字紋,放入熱水中燙1-2分鐘。撈出稍微放涼後剝除番茄皮。將以剝皮的番茄切開去籽,切成碎丁,之後再分批以紗布或是蒸糕巾包裹起來,用力擠去汁液後待用。
2.豆腐切碎(我是用「雙手萬能法」狠狠地給它捏碎的),如同番茄般分批以紗布或是蒸糕巾包裹起來,用力擠去汁液後待用。
3.粉絲燙熟後切碎待用。
4.起油鍋,將雞蛋打散後炒成細碎小丁備用。(也可以不打散直接炒碎,但是要炒勻喔!據阿基師說,這樣才有蛋香。)
5.將上述1-4項倒入大鋼盆或是大碗中,再加入調味料拌勻,即可開始包餃子。
包素餃跟肉餃比較不一樣的是:素餃不用打水;肉餃是不打不行。而且肉餡兒的餃子比較容易包,因為素餃子的餡兒沒有粘性、鬆鬆散散的不好包,需要一點耐心。
不過「工廠皮」真的是比不上手工皮,下次再辛苦也要手工擀皮,才不會辜負了我花這麼久的時候精心作的素餡兒。
我們通常也會把包好的餃子做成煎餃吃。就是在冷的平底鍋中加一點油,讓整個鍋底都沾讓薄薄一層油,再把一個個的水餃放上去排排站好,之後開中大火。等到聽到滋滋生,再倒入大約三公釐到五公釐的水,蓋上鍋蓋,轉成中火,到水燒乾時即可。但是如果是肉餡或是冷凍過的,就要再加一次水。最後看起來皮有一點半透明,就是好了喔!
*怕面有「菜」色又無肉不歡?三鮮水餃由此進。